2014年6月22日 星期日

以量取勝?我看「改變歷史的50種植物」











看過「植物帝國」、「扭轉近代文明的六種植物」、「Seeds of Change」,現在來看「改變歷史的50種植物」。

這本書列舉了五十種植物,好處是多,但是這也是他的弱點。對於想要全盤瞭解的讀者來說,不失為一本入門的書籍;但是對於需要深入瞭解的讀者,或許最後的「推薦閱讀」可能實用性更高。

雖然筆者已經看過好些本類似的書籍,但是「開卷有益」,還是學到了不少有趣的「豆知識」。
原來鳳梨造成了歐洲開始大量建造溫室。
美國獨立宣言在大麻紙上起草。
大豆的英文名稱soy,是日本「醬油」之誤。
「薑餅人」是伊莉莎白一世創造出來的。

翻譯書,還是有一些可能是因為翻譯所產生的疑問:

如第131頁,「到了西元一世紀,中國幾乎需送出三分之一的歲收。」
筆者查了一下,西元一世紀當時是東漢,東漢真的有因為外交的需要,每年要送出這麼多錢嗎?直覺上每年要送出這麼多錢的朝代,最有可能的應該是宋朝;筆者查了一下,宋朝是在西元十世紀,不知這裡是否有誤,因為手邊沒有原文本,所以也只能猜測了。

還有第152頁,「也讓1850年與1864年的兩場大革命發生得理所當然,其中太平天國革命佔領大片土地,」
筆者按,太平天國應該是從1850年到1864年,總共十四年;並沒有兩場革命,只有一場吧?但是手邊沒有原文,所以也都只是合理的猜測罷了。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其實筆者心裡更多的是慚愧;在筆者找尋資料的時候,發現很多東亞特有的植物,其實中文資料卻非常缺乏;可是卻可以從英文的資料中發現,他們已經有一些原文的書籍資料了。如'Bamboos of China'以及'The Book of Bamboo',可是中文有關竹子的歷史書籍卻付諸缺如。但是外國人用竹子並沒有我們那麼廣泛,或許這就是「禮失而求諸野」的心情吧!只希望我們自己也能建立跟我們息息相關的植物文獻的收集與整理,而不是等待外國人以西方觀點來幫我們整理,雖然也有一些外國人是有正義感與是非觀念的(如「植物帝國」一書的作者們),但如遇到自以為是的西方學者,那麼呈現的就不是可以參考的觀點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