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

我與我的差異化教學


差異化教學到這張圖算是結束了。

這一班,從9/16開始,把大一普通生物學的兩章(細胞呼吸與光合作用)各拆成五個單元,總共十個單元,每個單元的影音檔長度大概都是十五分鐘左右。

上課時只有補充教學內容與提供發問。

為了確定他們了解所學習的內容,每個單元附有一個測驗,題目大約五題左右;而且將moodle系統設定為:測驗分數要達到60%,下一段的影音檔以及測驗才能做。測驗是算分的,佔全部分數的60%。如果上課還會再講一次,或是測驗只佔小部分的分數,那麼一定可以預期的成果就是,大部分的學生不會去看影片跟寫測驗。他們會等著你上課講一次給他聽。這跟勤勞或懶惰沒有太大的關係,只是大家習慣了課堂教學,反正上課時間還是要在那裡,所以就等著老師來上課最省事。

當然,要做網路教學的前提是:學校要有網路,而且至少大部分時間速度不能太慢、不能經常故障。如果學校沒有網路,或是網路奇慢無比或不能預測網路的存在,那麼建議還是回到課堂上去上課比較穩妥。

目前的成果是:有41位同學完成,其中24位同學完全破關(連兩個bonus都完成),但還是有一些同學連開始都沒開始。由於現在還在第三週,這些尚未開始的同學,有些似乎是沒有來報到的同學。

下週要考試,這才是大驗收。

這次會採取這種方法,是因為我一直覺得傳統課堂教學限制很多,包括:

(1)每堂課一定是50分鐘,同學的注意力不見得能集中那麼久。其實聽過不少教學演講,學生的注意力大概只有15分鐘左右。但是課堂還是50分鐘,我想這也是不得不的。

(2)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同學就算聽不懂舉手發問,老師頂多只能解釋一兩次,還聽不懂就只能move on,否則講不完;

(3)有些同學生性害羞,不敢在上課時間發問,聽不懂也只能稀哩呼嚕的混過去,久了不懂的越來越多,到最後就全部死光光。

當然,課堂教學有它的優點,就像有同學在問卷裡面點出有互動是課堂教學的好處。但是教書教了十幾年,總覺得課堂教學的學習成果,幾乎都已經可以預期了,希望可以有一些突破、讓同學能夠學得更好。否則,這次全部的檔案都是重錄的、所有的測驗都是重新想出來的,若不是希望大家學得更好,真的不必這麼麻煩自己。

有同學希望連結可以保留以便日後複習,其實從moodle點進去的時候,看到的youtube檔案,按分享的話就會出現連結。可以自己把連結copy/paste下來存檔。因為版權的關係,我沒辦法把檔案設為公開;所以想要保留的同學,只好麻煩您自己動動手了。但請不要在網路上分享!

最後,有一點「有的沒的」要跟各位同行分享:

這次這樣做,其實在第一週(9/16)的課堂上,我便已經跟所有的學生宣布過了。後來,我也一直以圖表(如上)來鼓勵與提醒學生上去看檔案、寫測驗。

但是,到最後幾天,我還是收到各種「理由」,這些「理由」包括:

中秋連假停電無法上網觀看檔案;(OS:前面快兩週都在做什麼?)
中秋連假回家,家裡沒網路無法上網觀看檔案;(OS:前面快兩週都在做什麼?)
無法登入moodle,找學校找了一兩次無法解決,宣告放棄。(OS:前面快兩週都在做什麼?一次沒解決去兩次,兩次沒解決去三次,學校的教學網站看不到就算了嗎?)

但是,學校有免費的網路,不論是宿網或教學區的網路,慈大的網路是不用登入也不收錢的。也是因為這樣,這門課的做法才成為可能。

所以我跟學生說,不論他們的「理由」是什麼,從宣布以後到中秋連假前有十天的時間在校,扣掉週休也還有五六天,沒有道理無法解決這些問題;當然,更沒有理由找其他人來代替反映問題(真的有人找別人來講,不知道是什麼心態?)。

我這幾年教書,越來越覺得學生有事不講,但是私底下一堆問題的狀況越來越多(雖然很多狀況是自找的)。但是,上大學就已經有(或即將有)十八歲,在刑法上已經是成人,有什麼事,請自己來找老師反映。當然,反映之前也要思考一下內容的合理性。一直覺得,上大學要學的不只是知識,還要學做人做事的道理;老師不是你媽,可以永遠無條件的原諒你(事實上我也不認為家長應該要這樣做--我自己也是家長,常常提醒自己不要「禍國殃民」),如果還一直懷抱著這樣的期待,我也只能說,等到出社會真的會很、悽、慘。

考完試,分析了一下全班的成績。


這三個群組是怎麼分的呢?原來當初為了要鼓勵他們,每天早上都去moodle上輸出成績檔的結果,就是我有他們寫測驗的進度。

有些學生,一開始就趕快登入看影片、寫測驗(有一兩個甚至我還沒去班上宣布就已經自己發現、自行開工了);那些很快就(自己)開工的,分到第一群組。

第二群組,則是還沒有開始寄e-mail,看到我的「每日一圖」,就來登入看影片、寫測驗的。

至於第三群組,則大多是收到e-mail的追殺、甚至已經過期限了,才開始拼命看拼命寫測驗的。

可以看到,第一群組與第二群組間大概差十分,第二群組與第三群組之間也差不多差十分(13分)。有意思的事情是,第二群組的平均大概落在班平均左右,相差不到一分。

至於全班考得好不好呢?因為範圍有點大、加上英文出題,而我這次出的題目有稍難,所以考得只是還過得去而已。這也是往後需要注意的部分,畢竟一次考兩個章節,雖然很多以前高中上過,但是也有不少沒上過,加上中英文的轉換,所以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

不過還是可以看得出來,第一群組的學生,因為對自己的功課很在意,這也在考試成績上反映出來;而第三群組的學生,對功課的不在意,也可以從成績上看得很清楚。

順便也做了問卷調查,49個人有33個填了問卷(67.34%)。


將近85%的填答者都完成了全部的教學檔案,其中72.7%連bonus都完成了。


超過80%的同學都覺得自己學得比傳統的課堂講授要好。只有一位不覺得,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線上教學,所以也不可能去期望大家都會滿意。

學生的回饋也蠻讓我感動的:

●差異式教學還蠻不錯的,必須將自己不會的可能自己想辦法查資料或者是問老師,會養成我們主動詢問問題的習慣
●第一次用這種方式感到很實用謝謝老師 這方式比實際上課還要有用,因為可以一直重複聽,我很同意這種學習方式,上課精神不一定好,看影片可以挑自己精神好的時候聽,效果更好!
●老師不好意思真的很抱歉我不應該這麼晚才完成它以後我會乖乖按照時間完成的謝謝老師這麼用心的為我們
●缺點都已經改進,希望之後可以多利用此方法,且可以利用 魔豆的討論區,讓學生問問題,也可以讓其他人看到,別人問的問題,互相學習激勵
●希望測驗結束後仍然保有影片連結,以便複習
●我覺得用這種方式上課,比較有趣也比較有彈性。可以選擇自己有空的時間上課,也不用像傳統上課時想睡覺卻得硬撐。另外,可以重複聽課,針對不懂的地方再多聽一次也很方便。不過,有問題想問不能立刻得掉解答是個小缺點。
●謝謝老師辛苦了~ 我完成了所有的課程~ 等等要再去讀一次~
●比起傳統式教學我更喜歡差異化教學模式,能夠自行安排時間和一天上課多寡,可避免一次吸收太多來不及消化的情況,上課時如果有不懂也可以馬上暫停去翻閱書籍或用電腦查詢,且可以有足夠的時間書寫筆記和重點

p.s.最上面那張圖是用moodle抓下來的excel圖表作的。就把字體顏色跟背景顏色全部改成一樣,然後列印成圖檔就可以了。

2015年9月15日 星期二

為什麼要做差異化教學


這學期的生物化學,我打算用「差異化教學」來進行。

什麼是「差異化教學」呢?簡單來說,學生進來大學時,原本分數就有高有低,當然分數高低不見得就會忠實反映出對某個科目的領悟力,但是每個人的資質不同,我相信當過老師的人都能了解。

有些人可能一點就通,有些人要正著點、倒著點、旁邊點點點...最後才通。

但是現在的學校教學,卻強迫學生要在課堂上、五十分鐘到一百分鐘內,通通領悟。結果就是,一點就通的人覺得很無聊,要正著點、倒著點、旁邊點點點...最後才通的人就放棄了。

過去我試過各種方法,包括上課側錄讓學生回去複習、翻轉教室...但是始終沒辦法讓學生學得更好。永遠都有高分群與低分群,而且有些做法(如翻轉教室)反而讓兩群之間的差距擴大。

怎麼辦呢?直到我看到阿簡老師的「莫名其妙的個別化教學」以後,我忽然恍然大悟:這就是我需要做的啊!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步調去學習、通過測驗以後進入下一階段,這樣一點就通的學生可以快速學完,要左點右點點點點的學生,可以慢一點!

當然,到底管不管用,就先看看這學期囉!

由於本校的moodle有些功能不是很完整,所以目前的做法是這樣的:

我把一個章節拆成若干個影音檔,先提供給大家第一個影音檔以及第一個測驗的連結。
學生觀看第一個影音檔後,進行測驗, 完成測驗後,由學生寄e-mail給我。
我批改完測驗、確認及格以後,
便會寄給學生第二個影音檔以及測驗的網址,
如此學生依序觀看影音檔跟進行測驗,直到最後一個完成。
如果跟別的同學要網址的, 因為我沒有e-mail往來紀錄, 所以就不算分。
當然,我也通知學生所有單元完成的「死線」。如果「死線」過了還沒完成,那就只能得到局部的分數。
當然,最後還是有一次紙筆測驗以及課堂發問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