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6日 星期日

10月師訓心得~我們要如何改變社會?

非常喜歡這兩天的「三元社會」課程。
三元就是:文化(靈性)、法律與政治(平等)、經濟(分享)。
人有身、心、靈三元,社會有文化、法律與政治、經濟三元。
Rudolf Steiner的理想的三元社會中,人們構成一個社群,每一個人的意見可以平等的被對待、被聽見,當然,最後的決定雖然不見得是「我」的意見,但是在做決定的過程中,「我」的意見是被聽見的、是被認真討論的(平等是看見彼此之後的平等)。
文化強調的是創作上的自由,也就是個人創造的成果,是被保障的;而經濟強調的是共享,每個人尊重每個人工作的成果,大家共同分享。

現代社會的問題,從人的角度,在「身」方面,我們忽略了自己身體的需求,沒有好好的照顧身體,每天就是這樣無意識地過下去,誤以為「吃一頓好的」就是對自己好;在「心」方面,人與人之間沒有好好的彼此感受;在「靈」方面,我們服膺於現代科學,認為我們的一切不過就是生化反應,一切於死後歸於斷滅。
我們無意識地過著否定身、心、靈的生活,無意識地在虐待自己。

從社會的角度,我們在「政治、法律」上,是否有珍惜我們民主的成果呢?投下一票的時候,是否有好好了解候選人的政見?在「經濟」上,我們活在一個被經濟利益操控的世界,辛苦的工作後,酬勞自己的方式卻只是去從事更多的消費活動,不知不覺地落入財團的陷阱;在「文化」上,我們的孩子無法展現潛能,文化成了「文創產業」,彷彿做什麼事都要為經濟服務,不賺錢、不拿名次就是沒有用的事情,造成我們被自我制約。

要怎麼做才能跳出這一切呢?
一、要靠「覺知/反省」:每天睡前花一些時間想想,今天發生什麼事?
二、「懺悔」:每天要感恩哪些人?對不起哪些人?對得起自己的身、心、靈嗎?
三、「正念」:面對問題,不要擔憂,要往好的方向去想。就算是糟的不能再糟,也要想到,全黑的屏幕,才能顯出星星的光明。
要過著有覺知的生活,不只是大事有覺知,小事也要有覺察。遇到事情,不要只是靠本能反應,要停下來,想想為什麼?為什麼一定要這樣?為什麼一定不能這樣?

(2014.10.27補)昨天上課時討論到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改變社會?
-關心你選區的民意代表的政見,依據他們的政見投票,而不是他們是否勤跑婚喪喜慶;
-關掉電視機;
-身體力行愛護環境,隨手關燈、關水,帶自己的餐具、杯子、袋子,不要用吸管;
-對你的鄰居友善。用你的熱情,即使是一個微笑,也能改變很多;
-更關心你購買的物品(食物等等)。不只是來源是否可靠,也要盡量減少剝削。在經濟許可範圍內,多買公平交易的產品、對環境友善的產品;
-有意識地過你的生活,大事要覺察,小事也要覺知;

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

「米糠油」事件的公司與頂新無關

最近食安事件紛紛擾擾,頂新一再出問題,當然不對。
但是,如果不是頂新應該要承擔的,我們也不應該把它加在他們頭上。

有個網路謠言說,米糠油造成的多氯聯苯事件,當事人就是頂新...
下面的連結是壹電視的報導,請大家自己看吧,「彰化油脂」的老闆姓陳不姓魏,這件事跟頂新無關。

影片連結:http://www.nexttv.com.tw/news/realtime/latest/10876440

「米糠油」事件 「彰化油脂」慘關廠賣地

2013-11-12 10:30
點閱:5192
     
【壹電視報導】三十年前釀成多氯聯苯米糠油事件的加害人彰化油脂公司負責人陳存頂,事發之後就被收押,之後判刑十年,最後肺癌死在獄中,他唯一的兒子也晚景淒涼,離婚,目前沒有工作,拾荒維生,但他為自己的父親叫屈,認為當時是因為管線破裂才造成毒油,而現在的大統,頂新,則是為了爆利,更不應該。

2014年10月19日 星期日

【我們的民主素養需要提升】

最近因為食安事件,因為靜思書軒沒有把香積麵下架、沒有在大愛台上面罵頂新(的老闆),所以被各種各樣不堪的言辭謾罵。雖然我已經說過不少的話了,但是我覺得還是有必要再說一次。

圖片來源:靜思書軒網站

我覺得,這個社會欠缺對不同聲音的容忍,要抵制誰、要支持誰,這都是個人的行為,由個人決定。我也盡可能不買有問題的食品,有看我的FB的同學都知道我長期支持義美;但是別人要買,我不能去罵他,我們是民主社會。

民主的精神不就是:「我可以不同意你,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嗎?

但是慈濟卻因為不把香積麵下架、也不在大愛台上面大聲撻伐頂新,就被轟得滿頭包。

香積麵是素的,並沒有使用到有問題的油,檢驗也沒有問題,如果只是因為是味全代工的,率爾將之下架,這是將可以吃的東西拿去丟,我們從小不也是被教育要愛惜食物嗎?愛惜食物這種價值觀,並不是慈濟教我的,而是我的父母教我的。

如果您對於味全代工的產品沒有信心,您可以不去購買,並沒有人逼你去購買,不是嗎?但是,如果您現在就是用各種不堪的言辭在謾罵慈濟、希望這樣慈濟可以把香積麵下架,請問您到底是在作什麼呢?您不也是在逼迫別人作他不願意作的事嗎?

至於說大愛台...我看大愛台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我想請問那些罵大愛台沒有撻伐頂新的人,你們天天都看大愛台嗎?什麼時候看過大愛台針對「特定對象」撻伐?不管是不是慈濟人,大愛台從沒有做過這樣的事,為什麼這次就要例外?就因為你覺得大愛台應該怎麼作,所以大愛台就要怎麼作嗎?

如果一個電視台的經營,是今天一個閱聽者怎麼說,他就怎麼作,這個電視台遲早一定會沒有人看。為什麼?因為明天另一位閱聽者又說了什麼,所以又要怎樣怎樣...常此下去,怎能作出好節目來?

說大愛台不關心食安的朋友,請您點選這個連結,可以看到,大愛台很早就已經在關心食品安全了。

這個社會,需要培養對不同聲音有容忍的能力。作不到包容,至少可以忍耐,不是嗎?如果別人說的跟自己的想法不同,就要用各種不堪的言辭去辱罵他,這是一種思想上的獨裁,不是民主!

2014年10月10日 星期五

草木無知,一切唯心:Seeds of Change

Seeds of Change
作者: Henry Hobhouse
原文出版社:Pgw
出版日期:2006/01/09
ISBN:9781593760496
圖書資訊來自博客來













這本書在筆者初初閱讀時,對於Henry Hobhouse的博學與遠見,已經相當佩服;而慢慢地深入各章節去閱讀後,筆者覺得,植物對於世界因為自己的出現而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它本身當然是無知的。是有心去使用它、把它當作權力、慾望的工具的人類,讓這個世界產生了改變。

本書提到了六種植物,包括奎寧(金雞納)、糖(甘蔗)、茶、棉花、馬鈴薯、以及在2005年以後的版本才加入的古柯。奎寧、糖、茶與棉花,在「植物帝國」以及「扭轉近代文明的六種植物」中,都有相當詳細的敘述;尤其是「植物帝國」的觀點與本書較為相近,因此筆者在這裡就不提對本書敘及這四種植物的感想了,只跟大家分享對於馬鈴薯與古柯的想法。

愛爾蘭在十九世紀時的大飢荒,看起來似乎是因為馬鈴薯的病害;但其實背後隱藏著更多的人謀不臧,而英國對於愛爾蘭發生飢荒時,近乎袖手旁觀的態度,使得愛爾蘭人對英國人不僅失去好感,甚至有著深深的厭惡。

一百五十萬愛爾蘭人,帶著這份厭惡移民到美國,使得美國對英國的態度有了許多轉變。 這些愛爾蘭移民,佔當時美國人口的5%,雖然不多,但是集中在北方州,在投票上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甚至可以說,包括廢除蓄奴這件事,愛爾蘭移民的投票,也起了極大的影響;大部分的愛爾蘭人,把票投給了贊成解放黑奴的林肯。與其說他們是贊成解放黑奴,不如說他們討厭南方州所支持的候選人John C. Breckinridge ,或者說他們討厭南方州的那些白佬(WASP,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因為他們跟英國人一樣都是信奉新教的盎格魯薩克遜人。

古柯樹(Coca)。圖片來源:wiki
而古柯...其實安地斯山的印加人只嚼食幼嫩的古柯葉,他們認為嚼食古柯葉可以使人精神好且長壽;而歐洲人卻選取了成熟的古柯葉,並從中提取出了古柯鹼(cocaine)。事實上,幼嫩的古柯葉中古柯鹼的含量並不高,但是同樣的東西落入白人手中便完全不同。在現今古柯鹼為禍全球時,看到這段不禁使筆者嘆息。

居住在安地斯山的原住民會嚼古柯葉,有意思的是他們會把古柯葉跟potash(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鉀。照片中是草木灰的結晶)同嚼,據說這樣可以使古柯裡面的有效成分釋出的更多。

圖片來源:wiki

不知道台灣把檳榔跟荖藤、石灰同嚼是否也是一樣的道理。

另外,古柯葉還有個很重要的效用。那就是預防高山症(mountain sickness,zoroche)。由於印加帝國的國土有相當大部分都位於高海拔,首都庫斯科(Cuzco)標高3,500公尺,因此嚼食古柯葉對於印加人很重要。

但是在印加時代,只有王公貴族有嚼食古柯葉的權力,一般平民是無福消受的。

筆者從一些資料了解到,西藏的紅景天也可以預防高山症,不知哪一種效果較佳?隨著古柯在20世紀成為禁藥,恐怕這個比較很難做了。

在古柯這一章,最後作者問了大家一個問題:究竟我們要如新加坡一樣,大家失去了許多自由,但是也沒有毒品問題;或是把毒品合法化,當然也沒有毒品問題了。當然,現在絕大部分的國家還沒有把「所有的毒品」除罪。雖然,根據Eric Schlosser所著之「大麻‧草莓園‧色情王國」一書中所言,葡萄牙在2001年,針對個人持有或使用任何毒品,只要不超過十天的用量,都予以除罪化,而筆者目前在網路上查到的資料,似乎葡萄牙目前仍然維持此一狀態。但是,販售毒品應該還是有罪的。要完全把毒品合法化,這應該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即便酒精的飲用在大部分的國家都是合法的,但是酗酒者對整個社會所造成的損害已經難以估計,更何況是影響精神層面更大的毒品呢?

2014年10月5日 星期日

學閥、異己與真理的追求


在閱讀「牛頓是個小心眼」(Newton's Tyranny)這本書時,一直不斷地想到在「致命元素:毒藥的歷史」中提到的,牛頓對煉金術的興趣,使得他成為慢性汞中毒的受害者。

當然,我並不想為牛頓辯護。畢竟,弗拉姆斯蒂德(John Flamsteed)的健康狀況也不見得有多好,童年過得也不見得比牛頓更愉快。而格雷(Stephen Gray)更是出身貧賤,終身操勞,始終只能在工作結束以後,才能夠撥出一點點時間來從事他熱愛的科學研究。

許多人都經歷悲慘的童年,但仍能長成一位可敬的人。只能說,當我們看到歷史上的偉人的時候,或許應該要理解到,他們也只是普通人,甚至有些或許在某一個領域是人人崇敬的巨人,但是在生活上或許---根本大大不如平凡人的我們?

牛頓,或許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從事著理性的科學研究,但是同時卻著迷於煉金術;他對於別人引用他的研究成果後,是否有承認他的貢獻斤斤計較,但自己卻不屑於給其他人相同的待遇。

或許天才總是這樣的,因為自己在研究上得到成果並不困難,因此認為別人應該也很容易;所以當弗拉姆斯蒂德無法提供給他滿意的數據時,他未曾想過這可能是這個題目的難度問題,而一相情願地怪罪對方,認為是對方「不肯」給他「所有的」數據,因此後來用了許多的手段來逼迫、打壓對方。

甚至,因為格雷對弗拉姆斯蒂德的崇拜,使得格雷也成為他打壓的對象。而這個打壓,造成了科學的進步停滯了數十年。若不是格雷活超過了牛頓,只怕整個世界在電學、在通信上的進步,還要停滯更久。

我們在讀牛頓的傳記的時候,看不到牛頓的這一面。我們看不到牛頓刻意安插他的黨羽在劍橋大學,我們看不到他刻意地不發表格雷的投稿,我們也看不到他甚至不讓格雷拿到皇家科學會學報。

因為他,弗拉姆斯蒂德甚至寧願自費出版,也不願將自己數十年的心血結晶交給官方;因為他,格雷中斷了對電學的研究,直到他死後,格雷才又重拾研究,並開始發表。

回頭看看這些,再看看現代,人,似乎是不會變的。筆者曾聽過,有老師將學刊交給他審查的論文印一份給自己的手下,叫他快點做,別人已經做出來投稿了;也聽過有老師將競爭者投稿的文章退回,因為自己也正在做;也有老師因為投稿的文章被退而暴跳如雷,認為一定是對方找麻煩。

當然,刻意安插跟自己友好的人,這種事情,相信也不會少。或許筆者太理想主義了,但總覺得科學研究應該是追求真理,而不是...黨同伐異?

在牛頓身上,我看到了,科學的巨人,其實是一個現實生活的低能。只是,他在科學上的偉大貢獻,使得大家忘了他在其他領域上的不堪,甚至是刻意地容忍與包容。但是,這個容忍與包容,卻造成了如弗拉姆斯蒂德與格雷等人的不幸。若不是弗拉姆斯蒂德有個好妻子、好朋友,只怕他的研究成果,永遠都不會被正視;而格雷,若沒有本書的兩位作者David H. Clark與Stephen P.H. Clark,又有多少人能真正體會到這位「電學之祖」的貢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