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5日 星期日

把實驗課程當成S.O.P.來操作的科學教育


圖片來源:wiki
教書十多年,也帶過不少實驗(目前還是一門實驗課程的主課老師),個人覺得「植物色素的萃取與分離」是帶過最棒的實驗。

這個實驗要將葉片中的四種色素分別提取出來:葉綠素a、葉綠素b、胡蘿蔔素、葉黃素。每次帶這個實驗,總要忙上一下午。

其實這個實驗失敗率很高,不同的溶劑萃取有一定的順序、前面的步驟有些地方又不能用力搖晃,後面的步驟則需要壯丁用力搖晃混合...每次帶完實驗,估計大概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組別無法得到全部的四種色素、或是提取的色素純度不夠。

但是,除了呼吸乙醚會造成麻醉老師的副作用以外,我最喜歡這個實驗。為什麼?因為往往在失敗的實驗裡,操作者可以學到更多。

不過,每年帶這個實驗時,我總會發現,同學對於實驗失敗感到非常的不安。

學生會一直問我:做不出來怎麼辦?這樣報告要怎麼寫?

一開始我以為同學是為了實驗沒有結果而擔憂。畢竟實驗課的實驗都是「一定會有結果」的實驗,而且會有怎樣的結果也都已經很清楚。

後來我才發現,主要擔憂的部分是「報告」。同學們擔心,實驗做不出來,報告會被當,影響成績。儘管再三強調報告的成績與實驗能否成功再現預期的結果無關,同學們依舊惴惴不安。

後來,在與主課老師聊天時聽到,學生在撰寫實驗報告時,最不會寫的部分是「討論」。有學生每週都寫「微量吸量管需要校正」,寫到後來,老師忍不住在後面寫:第一週不是有教大家怎麼校正了嗎?

一年一年過去,發現進來的學生,有些竟然高中三年沒有做過實驗。後來,自己的孩子也進了高中,發現雖然是號稱東部最好的幾所高中之一,但卻沒有分一點時間給實驗課程。

當我發現連東部最好的高中之一都沒有實驗課程時,我心裡起了很大的波瀾。什麼?這樣怎麼可能讓學生對科學有興趣?科學最有趣的部分就在實驗啊!

但是,在網路上混久了,慢慢認識了不少在中小學執教鞭的同行,才發現,科學教育似乎有很大的問題,尤其在實驗課程這部分。

這次為了泛科知識節的科學教育專題,我做了一個小小的、極度不正式的調查。說既小又不正式,是因為貼在臉書上,大概也只有認識我的人、以及敝校的學生才會來寫吧。

在101位填卷者裡面,有32位高中沒有上過實驗課,接近三分之一。其他三分之二的填卷者裡面,有51位每週只有二小時的實驗課程。即使另外將來自北北基的32位填卷者的資料拉出來看,也有四分之一高中沒有做過實驗。

在做過實驗的群組中,可以看到高中的科學課程其實是非常粗淺的,大約就是解剖青蛙而已。至於沒有做實驗的群組中,大概都是因為「沒有時間」,所以「看看影片」。

沒有實驗課的原因

為什麼會沒有時間呢?

筆者的觀察,大概有兩個主要的原因。

其中一個是因為升學主義掛帥,因為成績考好最重要,而實驗課往往要用上至少兩小時,因此就自動被老師借去上課了。不過,有些實驗考試還是會考到;這時就是影片派上用場的時候了。看看影片、背背結果,反正只要考試考好,其他都不重要。

另一個原因,則較常發生在偏鄉,就是師資不穩定。筆者在偏鄉教了十幾年書,觀察的結果令人心驚。有許多偏鄉的學校,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大量進用代課教師,造成有學生小學六年,導師都是由代課教師出任;筆者有學生,高中三年換六個英文老師的情形。

為什麼用這麼多代課教師呢?一部份的問題是經費缺乏,另一部份則是長期城鄉發展不均所造成。由於聘任正式教師還要考慮到未來的退休金等等,使得許多縣市不敢聘任正式教職,而僅以年年徵求代課教師來解決。城鄉發展不均造成資源集中在北部,使得除了少數因為家庭考量而志願留在家鄉的教師以外,其他的教師幾乎都在尋求到北部任教的機會。如此一來,許多在偏鄉的教師幾乎都是初任教師;而這些初任教師中,有些也還在努力尋求回到北部的機會。在經驗不足及/或心不在此的狀況下,教師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又怎麼可能會願意去花時間帶實驗課呢?而正式教師不願久留,也使得有些學校經常有師資青黃不接的問題,也不得不以代課教師暫時替代;更加深了這部分的問題。

除了上面的兩個原因以外,另一個隱而不見的原因是:中學的科學課程並不像大學,會特別規劃出實驗課。雖然課本有規劃出實驗課程,但是課程中沒有特別規劃,也就使得實驗課格外的成為一種「良心事業」了!

沒有實驗課程,造成對科學沒有興趣的學生變多了,也使得我們的國民對科學的理解程度日益低落。造成的結果就是近年來偽科學日益盛行。我們的國民無條件的接受一切號稱是科學的「實驗結果」,絲毫沒有打算要去檢視實驗規劃的企圖;甚至有些人認為只要有「化學」兩個字都是不好的,無視於整個宇宙,包括我們自己在內,都是由化學元素組成的。

把實驗課程帶回中小學的課堂只是開始

要扭轉這一切,要先把實驗課程重新帶回中小學的課堂。但是,讓實驗課程重回課堂,只是第一步。怎麼說呢?

目前中小學的實驗課程,並不重視思考,僅流於單純的操作。在筆者所做的小小問卷中,也有幾位填卷者對這個問題表示了意見:包括:

--高中的實驗根本感覺就是玩玩而已 不會寫實驗報告
--沒有什麼做法上的討論空間,就像照著食譜一樣把結果做出來,幾乎不是問題導向的實驗,所以我對那時的實驗課感覺無聊

如果只是單純的把實驗的操作帶回課堂,對學生並不能產生任何啟發的作用,也不是科學教育。就像照食譜煮菜人人都會,但要成為大廚非得拜師學藝、努力用功不可,科學精神的培養與科學方法的學習,才是科學教育的核心。但是,我們的科學教育,卻是「武科文教」,只注重知識的傳授,連實驗課程都寫好了S.O.P.來讓學生「按表操課」,完全忽略了實驗的核心並不在於操作,而在於好奇心與科學精神的培養,以及科學方法的學習。

如此一來,學生只學會了如何操作實驗,卻沒有機會去發展好奇心,更不用提到學習科學方法以及培養科學精神了。

結語

華人的文化中並沒有系統性的發展自然科學的歷史。不論是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都是在十九世紀以後直接由歐美等國引進的「洋貨」;也因此,科學教育究竟該如何教,對華人來說也是一種全新的體驗。

但是,若只是一味地武科文教,科學精神便無法在華人社會中紮根,也造成了過去這些年來,種種偽科學在臺灣社會中盛行的怪現象。要能讓科學真正在臺灣社會中紮根,必需要先能培養出真正的科學精神、學習到真正的科學方法。

記得一位同業曾跟我提及,臺灣人在PISA以及奧林匹亞競賽中,經常在數學一項奪得佳績,但卻沒有多少臺灣人成為偉大的數學家。事實上,不只是數學如此,我們能夠在其他自然科學項目上得到極其重要的成就的科學家,也往往都不是在臺灣本土培養出來的。歸根究底,就是因為我們的科學教育是武科文教,把公式、定律一一死背,連實驗也寫好S.O.P.,老師講完實驗步驟,學生按表操課,究竟為何有這個實驗,老師不教(可能也不懂)、學生更不懂,所以我們的教育,只是教出一批批懂得操作實驗的技術人員,卻沒有教出發明家;因為不懂科學精神與科學方法,也就難怪偽科學在台灣如此猖獗了!

2015年11月12日 星期四

103級生物化學之差異化教學

大家通通都完成了~
2015/9/18
2015/11/12

昨天有同學問我,看到一天天慢慢滿起來,會不會有成就感?

當然會,不過老師有一點點貪心,總是希望可以早一點看到這張圖,而不是要等到最後一天。

問卷總共有24位同學回答(24/33,72.7%),其中

70.8%的同學同意這個教學法比傳統課堂教學法有幫助。







83.3%的同學願意或非常願意再使用這樣的教學法。所以我們下學期會使用這樣的方式...

問卷上有些同學提出了一些意見:
1. 請問可否先開放PPT的部分,方便一次列印。謝謝老師
2. 錄音的音質方面希望能夠提升,以便於更舒暢的聆聽
3. 在錄音器材方面可以在穩定一些,有時候音量會忽大忽小又或者是不清晰。 這樣的上課方式學習起來還算滿輕鬆的,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自己在看,一班課堂可能老師講過之後就又忘記要問什麼問題,而且馬上就能做測驗複習,感覺上學習效率有增加
4. 這種教法我真的覺得比老師在台上揮灑好幾個小時的汗水,還要好多了 雖然通常對學生相較之下比較好的教法 麻煩的都是老師 ....

老師的回答如下:
1.關於器材,因為當時只有自己買的耳麥,效果差很多。下學期的部分會重新錄製。
2.PPT下載問題:當然可以...
3.這類的教法其實對老師來說真的有點累,不過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大家可以了解,只希望大家可以好好學習。

【104-2學期的做法】

目前預定課程會在開學前一週陸續上線,一樣是每段10-15分鐘左右,每段課程結束會有測驗。通過測驗才能看下一段。

開學後每一週都會有小考。最後還會有大考。

課程測驗佔30%,小考總共佔30%,大考佔30%。

咦?好像沒有到100%?

是的,因為另外的10%是給努力參與獎的,只要每週的進度不是都趕在最後一天完成,就會有努力參與的分數。依照103-2學期的進度來看,課程總共有六週,所以每一週有兩分。

注意到超過10%了嗎?老師會設定這部分,是希望大家能紮實的學習,不要總是等到最後一天才自己在線上飆課---放了影片就是希望大家可以按部就班學習,如果還是等到最後一天在那裡飆課,這樣設定的意義就打折了。

【更新】下學期的考試進度表出來了!

2/25 考試(glycolysis unit 1-4)

2/26 考試(fermentation and PPP unit 5-8)

3/3 考試 (NAD and gluconeogenesis unit 9-11)

3/4 考試(glycogen metabolism unit 12-13)

3/10 考試(Feeder pathway unit 14-15)

3/11 考試(Metabolic regulation-glucagon unit 16-17)

3/17 考試(Metabolic regulation-insulin unit 18-19)

3/18 考試(Metabolic regulation-other aspects and Citric acid cycle unit 20-23)

3/24 考試 (Oxidative phosphrylation unit 24-27)

3/25 考試 (photosynthsis-light reaction unit 28-30)

3/31 考試(photosynthesis-Calvin cycle)

4/1 考試(Carbohydrate synthesis and Final)

2015年11月6日 星期五

請放下手上的剪刀

圖取自網路

上了大學,就要學做大人。請家長也放下手上的剪刀。

我們有家長來學校要求他的小孩不要考游泳檢定,因為算命的說他命中不可以到水多的地方。(OS:不學游泳,真的不適合到水多的地方。不過坐飛機、火車也有可能會失事掉到水裡喔!)

我們有家長要求讓他的孩子上中文版的專業課程。因為孩子英文不好。(OS:那小時候他中文很不好的時候,為什麼不大人一起跟他比手劃腳就好?)

小時候幫他剪菜剪水果、長大後幫他送書送作業到學校,連上了大學都要干涉他的學習,您確定您真的會活得比他長嗎?通常父母活得比孩子長被認為是種不幸啊!

我的小孩我從來沒有幫他用剪刀剪過食物。(OS:牙齒是做什麼用的?)他們小時候忘了交作業,老師打電話來要我送,我說,他自己忘記是他的錯,請老師處罰。

上學功課不好,我跟他說,如果你被退學,我不會再支付你的學費。

請家長們放下手上的剪刀。有形的,以及無形的。

英文真的很重要


昨天發現有不少同學到大二,連教科書上面的重要的英文名詞,還不願意花時間去記得。所以雖然是「生物化學」課,還是花了一點時間講英文的重要性。

簡單來說,對於生物醫學的專業科系來說,不會英文,不是只有考試會被當的問題而已;我知道有些大學的生科系教科書用中文、考試用中文,但慈大一直堅持用英文,主要不是因為要為難你們(老師們沒那麼變態),而是因為這是你最後一次有時間可以把英文練會練好。

世界一流的期刊,都是用英文寫的。除非你將來沒有要走生物醫學的專業領域,否則你英文不會,就只能等別人翻譯給你看。雖然現在科普網站很多,臺灣有PanSci、CasePress、科技大觀園、還有許多私人的(包括敝人在下以及陳俊堯陳老大的)部落格,大陸有果殼網等提供科普資訊,但是這些部落格都是提供作者自己感興趣的部分,以及目前比較熱門的話題;不見得有你感興趣的話題。所以,英文看不懂,就只能賭運氣看別人會不會翻給你看。如果要等新聞?別忘了,世界上有三大不可信「英國研究、中國製造、臺灣報導」,你真的要看臺灣的報導嗎?

同學常常會說:可是我英文不好啊!這句話我完全不接受。沒有人生下來就會任何一種語言,你的中文/台語也是一句一句學會的,學語言,關鍵在於你願不願意投入時間。如果你主觀上就已經抗拒它、動不動就說自己英文不好,那有再多英文學習的資源也沒有用。網路上有非常多語言學習的資源(請點選連結 ),原文書上面的英文其實句法都很簡單,甚至還有同學到大四覺得自己一般的英文退步了,要在去修英文的學分,所以專業書籍裡面的英文到底以多難?只是自己不願意去學罷了。

我高中的英文也不怎樣,但是後來一直接觸、閱讀,現在容易的期刊論文幾個小時到半天可以看完一篇,難一點的大概兩三天,當然如果要上台報paper還是要花更多時間去準備,但是要看懂大概只要幾小時到幾天。關鍵在於有沒有心要去學。

如果真的不願意去學英文,那麼這一生只能在講中文的區域移動,工作也會受到限制。如果拒絕學英文,建議不要再念生物醫學相關科系,因為就算可以靠著中文書念畢業,將來一輩子還是趕不上別人。

p.s.專業英文只是字比較討厭而已,可以參考敝人的部落格「有邊讀邊學生物英文」。

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

我與我的差異化教學


差異化教學到這張圖算是結束了。

這一班,從9/16開始,把大一普通生物學的兩章(細胞呼吸與光合作用)各拆成五個單元,總共十個單元,每個單元的影音檔長度大概都是十五分鐘左右。

上課時只有補充教學內容與提供發問。

為了確定他們了解所學習的內容,每個單元附有一個測驗,題目大約五題左右;而且將moodle系統設定為:測驗分數要達到60%,下一段的影音檔以及測驗才能做。測驗是算分的,佔全部分數的60%。如果上課還會再講一次,或是測驗只佔小部分的分數,那麼一定可以預期的成果就是,大部分的學生不會去看影片跟寫測驗。他們會等著你上課講一次給他聽。這跟勤勞或懶惰沒有太大的關係,只是大家習慣了課堂教學,反正上課時間還是要在那裡,所以就等著老師來上課最省事。

當然,要做網路教學的前提是:學校要有網路,而且至少大部分時間速度不能太慢、不能經常故障。如果學校沒有網路,或是網路奇慢無比或不能預測網路的存在,那麼建議還是回到課堂上去上課比較穩妥。

目前的成果是:有41位同學完成,其中24位同學完全破關(連兩個bonus都完成),但還是有一些同學連開始都沒開始。由於現在還在第三週,這些尚未開始的同學,有些似乎是沒有來報到的同學。

下週要考試,這才是大驗收。

這次會採取這種方法,是因為我一直覺得傳統課堂教學限制很多,包括:

(1)每堂課一定是50分鐘,同學的注意力不見得能集中那麼久。其實聽過不少教學演講,學生的注意力大概只有15分鐘左右。但是課堂還是50分鐘,我想這也是不得不的。

(2)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同學就算聽不懂舉手發問,老師頂多只能解釋一兩次,還聽不懂就只能move on,否則講不完;

(3)有些同學生性害羞,不敢在上課時間發問,聽不懂也只能稀哩呼嚕的混過去,久了不懂的越來越多,到最後就全部死光光。

當然,課堂教學有它的優點,就像有同學在問卷裡面點出有互動是課堂教學的好處。但是教書教了十幾年,總覺得課堂教學的學習成果,幾乎都已經可以預期了,希望可以有一些突破、讓同學能夠學得更好。否則,這次全部的檔案都是重錄的、所有的測驗都是重新想出來的,若不是希望大家學得更好,真的不必這麼麻煩自己。

有同學希望連結可以保留以便日後複習,其實從moodle點進去的時候,看到的youtube檔案,按分享的話就會出現連結。可以自己把連結copy/paste下來存檔。因為版權的關係,我沒辦法把檔案設為公開;所以想要保留的同學,只好麻煩您自己動動手了。但請不要在網路上分享!

最後,有一點「有的沒的」要跟各位同行分享:

這次這樣做,其實在第一週(9/16)的課堂上,我便已經跟所有的學生宣布過了。後來,我也一直以圖表(如上)來鼓勵與提醒學生上去看檔案、寫測驗。

但是,到最後幾天,我還是收到各種「理由」,這些「理由」包括:

中秋連假停電無法上網觀看檔案;(OS:前面快兩週都在做什麼?)
中秋連假回家,家裡沒網路無法上網觀看檔案;(OS:前面快兩週都在做什麼?)
無法登入moodle,找學校找了一兩次無法解決,宣告放棄。(OS:前面快兩週都在做什麼?一次沒解決去兩次,兩次沒解決去三次,學校的教學網站看不到就算了嗎?)

但是,學校有免費的網路,不論是宿網或教學區的網路,慈大的網路是不用登入也不收錢的。也是因為這樣,這門課的做法才成為可能。

所以我跟學生說,不論他們的「理由」是什麼,從宣布以後到中秋連假前有十天的時間在校,扣掉週休也還有五六天,沒有道理無法解決這些問題;當然,更沒有理由找其他人來代替反映問題(真的有人找別人來講,不知道是什麼心態?)。

我這幾年教書,越來越覺得學生有事不講,但是私底下一堆問題的狀況越來越多(雖然很多狀況是自找的)。但是,上大學就已經有(或即將有)十八歲,在刑法上已經是成人,有什麼事,請自己來找老師反映。當然,反映之前也要思考一下內容的合理性。一直覺得,上大學要學的不只是知識,還要學做人做事的道理;老師不是你媽,可以永遠無條件的原諒你(事實上我也不認為家長應該要這樣做--我自己也是家長,常常提醒自己不要「禍國殃民」),如果還一直懷抱著這樣的期待,我也只能說,等到出社會真的會很、悽、慘。

考完試,分析了一下全班的成績。


這三個群組是怎麼分的呢?原來當初為了要鼓勵他們,每天早上都去moodle上輸出成績檔的結果,就是我有他們寫測驗的進度。

有些學生,一開始就趕快登入看影片、寫測驗(有一兩個甚至我還沒去班上宣布就已經自己發現、自行開工了);那些很快就(自己)開工的,分到第一群組。

第二群組,則是還沒有開始寄e-mail,看到我的「每日一圖」,就來登入看影片、寫測驗的。

至於第三群組,則大多是收到e-mail的追殺、甚至已經過期限了,才開始拼命看拼命寫測驗的。

可以看到,第一群組與第二群組間大概差十分,第二群組與第三群組之間也差不多差十分(13分)。有意思的事情是,第二群組的平均大概落在班平均左右,相差不到一分。

至於全班考得好不好呢?因為範圍有點大、加上英文出題,而我這次出的題目有稍難,所以考得只是還過得去而已。這也是往後需要注意的部分,畢竟一次考兩個章節,雖然很多以前高中上過,但是也有不少沒上過,加上中英文的轉換,所以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

不過還是可以看得出來,第一群組的學生,因為對自己的功課很在意,這也在考試成績上反映出來;而第三群組的學生,對功課的不在意,也可以從成績上看得很清楚。

順便也做了問卷調查,49個人有33個填了問卷(67.34%)。


將近85%的填答者都完成了全部的教學檔案,其中72.7%連bonus都完成了。


超過80%的同學都覺得自己學得比傳統的課堂講授要好。只有一位不覺得,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線上教學,所以也不可能去期望大家都會滿意。

學生的回饋也蠻讓我感動的:

●差異式教學還蠻不錯的,必須將自己不會的可能自己想辦法查資料或者是問老師,會養成我們主動詢問問題的習慣
●第一次用這種方式感到很實用謝謝老師 這方式比實際上課還要有用,因為可以一直重複聽,我很同意這種學習方式,上課精神不一定好,看影片可以挑自己精神好的時候聽,效果更好!
●老師不好意思真的很抱歉我不應該這麼晚才完成它以後我會乖乖按照時間完成的謝謝老師這麼用心的為我們
●缺點都已經改進,希望之後可以多利用此方法,且可以利用 魔豆的討論區,讓學生問問題,也可以讓其他人看到,別人問的問題,互相學習激勵
●希望測驗結束後仍然保有影片連結,以便複習
●我覺得用這種方式上課,比較有趣也比較有彈性。可以選擇自己有空的時間上課,也不用像傳統上課時想睡覺卻得硬撐。另外,可以重複聽課,針對不懂的地方再多聽一次也很方便。不過,有問題想問不能立刻得掉解答是個小缺點。
●謝謝老師辛苦了~ 我完成了所有的課程~ 等等要再去讀一次~
●比起傳統式教學我更喜歡差異化教學模式,能夠自行安排時間和一天上課多寡,可避免一次吸收太多來不及消化的情況,上課時如果有不懂也可以馬上暫停去翻閱書籍或用電腦查詢,且可以有足夠的時間書寫筆記和重點

p.s.最上面那張圖是用moodle抓下來的excel圖表作的。就把字體顏色跟背景顏色全部改成一樣,然後列印成圖檔就可以了。

2015年9月15日 星期二

為什麼要做差異化教學


這學期的生物化學,我打算用「差異化教學」來進行。

什麼是「差異化教學」呢?簡單來說,學生進來大學時,原本分數就有高有低,當然分數高低不見得就會忠實反映出對某個科目的領悟力,但是每個人的資質不同,我相信當過老師的人都能了解。

有些人可能一點就通,有些人要正著點、倒著點、旁邊點點點...最後才通。

但是現在的學校教學,卻強迫學生要在課堂上、五十分鐘到一百分鐘內,通通領悟。結果就是,一點就通的人覺得很無聊,要正著點、倒著點、旁邊點點點...最後才通的人就放棄了。

過去我試過各種方法,包括上課側錄讓學生回去複習、翻轉教室...但是始終沒辦法讓學生學得更好。永遠都有高分群與低分群,而且有些做法(如翻轉教室)反而讓兩群之間的差距擴大。

怎麼辦呢?直到我看到阿簡老師的「莫名其妙的個別化教學」以後,我忽然恍然大悟:這就是我需要做的啊!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步調去學習、通過測驗以後進入下一階段,這樣一點就通的學生可以快速學完,要左點右點點點點的學生,可以慢一點!

當然,到底管不管用,就先看看這學期囉!

由於本校的moodle有些功能不是很完整,所以目前的做法是這樣的:

我把一個章節拆成若干個影音檔,先提供給大家第一個影音檔以及第一個測驗的連結。
學生觀看第一個影音檔後,進行測驗, 完成測驗後,由學生寄e-mail給我。
我批改完測驗、確認及格以後,
便會寄給學生第二個影音檔以及測驗的網址,
如此學生依序觀看影音檔跟進行測驗,直到最後一個完成。
如果跟別的同學要網址的, 因為我沒有e-mail往來紀錄, 所以就不算分。
當然,我也通知學生所有單元完成的「死線」。如果「死線」過了還沒完成,那就只能得到局部的分數。
當然,最後還是有一次紙筆測驗以及課堂發問的時間。

2015年6月27日 星期六

我與翻轉教育

圖片來源:wiki

其實我是所謂的黑手老師,也就是我們超級幽默的校長說的「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變成老師」的那種人。

但是,我一直堅持上課要講得讓學生懂,所以在我不算太長的教學生涯(也有十五年了)中,我從最簡單的講述法開始,帶入討論、活動,在教材中加入動畫與圖解,出奇怪的考題、開發桌遊、乃至於後來的PBL、TBL以及最近的翻轉教學與非同步線上教學,我全部都試過。

有幸在一次學校舉辦的教學活動中遇到葉丙成老師,至於張輝誠老師則沒有機會遇見;最近兩位老師的專書,因為我自己已經試過翻轉教學,所以也沒有打算購買(當然,這篇文章也不是要評這兩本書),只是最近沸沸揚揚地討論翻轉教學,而我自己在實踐過以後,也有許多疑問一直放在心裡,想藉著個機會拿出來跟大家討論討論。尤其是,在看到了下面這篇書評以後。

[書評] 翻轉歧路:評張輝誠、葉丙成的翻轉雙書及其實踐(全文)


昨晚看到這篇文章時有點晚,早上又再看了幾次,裡面提到的一些問題,我的確在我的教學環境裡看到,但我對於台大的教學環境並不完全了解,我現在先就我看到的部分提出一些想法。

頂尖大學,或者我們可以說前面10%的學生,是否真的比較好教?就我自己身處的教學環境來說,因為學校的政策的關係,我們可以從前面5%的學生一直到後標左右的學生都接觸到。加上我自己在幾年前開始教通識課,所以接觸面真的是相當廣。

前面10%的學生不見得比較好教,主要是在知識層面上。因為他們對老師的要求比較高,老師講錯或是簡單帶過,他們都是會發現的。但是,有些10%的學生,由於過去的教育給他們的影響,他們會只想要學習對未來職業有直接幫助的;遇到這樣的學生,對老師來說,如果不幸你教授的科目與他的未來職業沒有幫助,他在課堂上的表現,其實跟後標的學生也沒什麼兩樣。對於這部分的學生,老師的教學技巧只要有一般或以上的水準就可以了。當然,如果老師很會教(教學技巧很好),他們也是能夠欣賞的。

均標左右以及均標以下的學生,才是老師在教學技巧上真正需要用心的族群。他們很多過去在學習上受過苦,所以對於某些科目是有相當程度的畏懼的。這些學生裡面,還是存在著相當多想學但不知道怎麼學的學生,這些是老師可以去努力的。但是這些學生,因為過去的學習經驗不好,導致很多該知道的知識他們可能都是一知半解,所以老師除了要用心把教材準備好之外,另外也要小心不要講錯(傳授錯誤的知識)。因為他們很多並沒有辦法去分辨老師講授內容的正確度,所以講錯了可能就會導致他們理解錯誤,等到下次遇到明師的時候,也不知何年何月了?

上面是我對於「翻轉岐路」一文中提到的有關頂尖大學所提出的一點不同的意見。下面是我對於翻轉教學的疑問。

一、當學生來學校只是想混文憑,不知道為何要來學校時,老師如何讓他們想學習?
均標以下的學生,有一部份還是很想學習的;但有另一部份,可能是被父母拜託來念大學的,也有可能是自己還不知道要做什麼(高中畢業好像也不能做什麼),所以先念個大學「看看」的;這些學生在學校其實是在「度命」(台語),他們既不想學、也沒有興趣學,任何有趣的事物,只要跟課堂學習相關,都引不起他們的興趣。在這樣的狀況下,當學生自己就是惰性氣體時,老師再怎樣熊熊自燃,要使他們燃燒還是近乎mission impossible。這時候,老師要怎麼讓他們學習呢?我自己曾經在做翻轉教學時遇到,給他看影片不看、作業不做,卻在教學評量上抱怨老師應該講課就好,但是當初在課堂上討論是否要改用翻轉教學時,根本不來上課的學生,這樣的學生,我只能說'I rest my case.'

二、當資源(財力、人力)極其有限時,老師如何做到自己理想中的課堂教學,翻轉或不翻轉?
一般來說,公立學校的資源比私立學校要豐富。以我所在的學校,每年光是為了搶教學助理,老師們都要絞盡腦汁,想辦法爭取到名額。過去只是單純以修課人數與課程性質來做為評估方式,去年開始要老師寫類似一個小小的計畫,說明對教學助理的需求是在哪一方面。每年老師們已經要面對的,包括一年一度的教學評鑑、三年一度的教師評鑑以及系所評鑑,還要做研究、備課、改作業、改考卷出考卷,現在再加上要寫個類似小計畫的說明來爭取教學助理,寫完了還不見得會有(因為僧極多粥極少)。當然,老師們也可以寫教學創新計畫,但這個就需要寫更多的文字(要教學創新當然要寫?!),也一樣不見得會有(僧稍少粥稍多),而事後還要交報告,闡述創新的成果。

爭取到了以後,有時也不見得能找到理想的教學助理。私校學費較高、學生也較多來自經濟相對弱勢的家庭;雖然教育部對於學生在校內打工的時數有許多限制,但是學生在校外打工就無法可管。有時請到的助理,我有空時他沒空,他有空時我沒空,最後只好請他回家休息。

在這樣的狀況下,老師們經常都在孤軍奮戰中;有些想要做的教學創新,最後限於人力、財力也只能打個八折、六折。

我必需要說,我在大學過去幾年做的許多教學創新,包括用大量的圖解、動畫、PBL、TBL、開發桌遊、翻轉教學、非同步學習,幾乎都是在沒有糧草的狀況下完成。滿意嗎?我要老實的說,還算滿意。但這些教學創新中,我發現最需要大量人力的,其實是PBL與翻轉教學。在只有老師一人孤軍奮戰的狀況下進行PBL或翻轉教學,只能說真的是累死老師,至於同學滿意嗎?多年前生科的普生實驗PBL學生是滿意的(但是無以為繼...因為我沒力了),至於去年的翻轉教學...我自己不大滿意,學生則只有M型化的一端滿意。猜猜是哪一端?當然是自學能力與動機較強的那一端。所以今年我放棄了。因為我無法不去看另外一端的問題!老師不能只顧到前面的20%、30%,而是應該至少要能夠顧到60-70%才對!

最後我想要說的是,我一向不認同把大學當作菁英教育這件事,尤其是以臺灣目前的現況,超過85%的高中職畢業生都可以念大學,當大部分人都可以接受大學教育時,怎麼還能夠說是菁英教育呢?而在大家都付一樣的學費的狀況下,我也不認同所謂的菁英教育學程,除非修那些學程的學生另外付了學分費。當然可能有人會說,老師您怎麼動不動就想到錢?但是以目前教育部對大學學費的層層管制下,有人真的去關心大學的財務狀況嗎?曾聽到一個數據,學生不滿八千到一萬人的大學都是賠本經營,詳細的數據我沒有親眼看到,但在這個學生剛好三千出頭的學校待了十五年,每年看到決算時都會發現,學雜費收入根本遠遠不夠支付學校的人事、水電、基本維修等開支啊!

總結一句,如果要老師們在缺糧少草(不改變臺灣教育機構的制度與體質)的狀況下繼續教學創新,繼續鼓勵老師不斷的自燃...我只能說,超人醫師只有一個,而超人老師呢?我還在尋找中!

2015年5月25日 星期一

慈大104學年新生家長座談會


新生家長座談會的schedule出來囉~~~好快又一年了

高雄場
8月25日(二)14:30~16:30
慈濟高雄分會和敬廳
河堤南路50號07-3987667#2203
陳俊堯老師

台中場
8月26日(三)14:30~16:30
慈濟台中靜思堂B1感恩廳
台中市文心南路111號04-40510777#4102,4103
葉綠舒老師

台北場
8月27日(四)14:30~16:30
慈濟台北東區聯絡處合心佛堂
松隆路327號,就在松山火車站附近02-27660971
鄭靜明老師

花蓮場
8月28日(五)14:30~16:30
慈濟大學第一教學研討室03-8565301
許豪仁老師(我應該會去晃晃)

2015年4月25日 星期六

1032植物與人類社會學生筆記分享:馬鈴薯篇

期中到了,學生陸陸續續把筆記交來。把一些覺得比較特別的分享出來。
先說,並不是每個人都會畫圖,我也不是因為他的圖才分享出來,而是從字裡行間看出用心,當然圖也很有趣,想跟大家分享。

上課時提到丘紐如何製作,同學為此特別畫了一個圖。

新聞提到的龍葵鹼,學生第一次看到它的結構。

提到當年的美國大選,同學特別畫出三位候選人的得票狀況。

這個就不用說了,Mr. Potato Head

最後提到最近的轉殖馬鈴薯「天生牌」。




2015年2月25日 星期三

103-2學期課表、Office hour與「聊天時間」(更新)


如上,請同學善加利用,如果要在Office hour與聊天時間之外來找也歡迎,不過最好先跟老師確認一下喔!

2015年1月20日 星期二

如何分辨「慈大人」?



1.知道上課為什麼要穿「休閒服」。

2.對參加十公里路跑感到超開心,畢業後還念念不忘。

3.懂得超精細的資源回收。

4.到外面的自助餐會不小心夾到100元,心裡想:「這不是25元嗎?」。

5.當別人說:「慈濟不是很偏僻嗎?」會說:「拜託,那是東華!」

6.會把舍監叫做舍爸、舍媽。

7.當別人問:「你們要不要起床做早課?」時,會翻白眼。

8.知道什麼是「慈誠懿德會」。

9.知道證嚴與聖嚴是不同的人。

10.聽到「祈禱」就會雙手合十。

(從同學的網路閒聊整理出來的)

2015年1月19日 星期一

到底高中畢業沒?

我也來個圖文不符一下。

從幾年前開始教大學通識課以後,我覺得少數的同學常常會考驗老師的修養。

我遇過都不來上課,接近期末寫信來問我可不可以交報告的(嗄?你當這是大員出國考察心得報告競賽嗎?);也遇過大剌剌問我可不可以一半的時間不來上課的(那其他同學是上心酸的嗎?)

不過,之前遇到最離譜的到不是在通識課,而是在專業課。誰叫我喜歡在部落格上分享科普知識,結果就遇到學生抄我的科普文來交...

但這學期真的又有同學企圖打破紀錄了。

打分數之前,我通常會很快的先把所有同學的報告瀏覽一次,除了看看同學的想法以外,也在心裡過一次他上課的表現。

通常抄襲很容易被我抓到。曾有同學問我怎麼知道哪一篇報告是抄的,其實那是一種直覺,很難說明。簡單來說,報告不是同學自己寫的,總會有些蛛絲馬跡可循。我遇過寫「我國廣東省」的,一看就知道是抄簡體字網站的(我怎麼不知道兩岸已經統一了?)。也遇過從幾個網站抄來的,我把每個網站都找到、抄襲的內容標示起來、貼上網址。通常這樣做一次,大概可以「威震八方」個幾年,然後又會有不怕死的出來挑戰。

這學期某位同學的報告,一看就覺得有問題。於是我拜了一下估狗大神,馬上跳出這位同學的大名,原來是他高中時代做的報告。他把另一位同學的名字刪除然後交給我。

於是我寫了第一封信給他。

同學: 

看過了您的期末報告,雖然是自己寫的,但卻是您高中時代的報告,而且還把另一位同學的名字給刪除了。 (附上網站) 希望您在下週四(1/22)結束前交上您最近寫的報告,不然,您就沒有成績了。 
感恩! 
老葉 老師敬上

相信我的一些同事應該會說,幹嘛對他那麼好啊!就直接當掉了。我也想過,但想著還是給他一點機會吧!所以就做了這件悔不當初的事。

過了幾天,同學回信了。

等等 老師 那份心得確實是我以前的作品,但另外一位同學是掛名的,此外我認為這份報告能確實印證我這堂課所學之應用

看了真是哭笑不得,他完全不覺得拿高中的報告來交有什麼不對(而且還劃錯重點,另一位同學是不是掛名的,關我啥事啊!)...我剎時覺得當初應該要把他直接當掉才是。

但是我還是耐著性子,浪費我寶貴的晨讀的時間,回信給他:

同學您好: 

重點是: 
一、那並不是您最近寫的。所以您在報告上寫些什麼,與我們在課堂上教的沒有關連。 
二、我並沒有在XX高中教過您,所以您高中的報告也不是我教給您的知識的應用。 
老師原本可以直接把你當掉,但還是給你補交的機會,如果您堅持要一魚兩吃,就不會有這兩個學分了。

我想,修養再好也有個限度,所以我不會再回信了。如果週四沒有收到報告,同學可以跟那兩學分說掰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