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7日 星期六

我與翻轉教育

圖片來源:wiki

其實我是所謂的黑手老師,也就是我們超級幽默的校長說的「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變成老師」的那種人。

但是,我一直堅持上課要講得讓學生懂,所以在我不算太長的教學生涯(也有十五年了)中,我從最簡單的講述法開始,帶入討論、活動,在教材中加入動畫與圖解,出奇怪的考題、開發桌遊、乃至於後來的PBL、TBL以及最近的翻轉教學與非同步線上教學,我全部都試過。

有幸在一次學校舉辦的教學活動中遇到葉丙成老師,至於張輝誠老師則沒有機會遇見;最近兩位老師的專書,因為我自己已經試過翻轉教學,所以也沒有打算購買(當然,這篇文章也不是要評這兩本書),只是最近沸沸揚揚地討論翻轉教學,而我自己在實踐過以後,也有許多疑問一直放在心裡,想藉著個機會拿出來跟大家討論討論。尤其是,在看到了下面這篇書評以後。

[書評] 翻轉歧路:評張輝誠、葉丙成的翻轉雙書及其實踐(全文)


昨晚看到這篇文章時有點晚,早上又再看了幾次,裡面提到的一些問題,我的確在我的教學環境裡看到,但我對於台大的教學環境並不完全了解,我現在先就我看到的部分提出一些想法。

頂尖大學,或者我們可以說前面10%的學生,是否真的比較好教?就我自己身處的教學環境來說,因為學校的政策的關係,我們可以從前面5%的學生一直到後標左右的學生都接觸到。加上我自己在幾年前開始教通識課,所以接觸面真的是相當廣。

前面10%的學生不見得比較好教,主要是在知識層面上。因為他們對老師的要求比較高,老師講錯或是簡單帶過,他們都是會發現的。但是,有些10%的學生,由於過去的教育給他們的影響,他們會只想要學習對未來職業有直接幫助的;遇到這樣的學生,對老師來說,如果不幸你教授的科目與他的未來職業沒有幫助,他在課堂上的表現,其實跟後標的學生也沒什麼兩樣。對於這部分的學生,老師的教學技巧只要有一般或以上的水準就可以了。當然,如果老師很會教(教學技巧很好),他們也是能夠欣賞的。

均標左右以及均標以下的學生,才是老師在教學技巧上真正需要用心的族群。他們很多過去在學習上受過苦,所以對於某些科目是有相當程度的畏懼的。這些學生裡面,還是存在著相當多想學但不知道怎麼學的學生,這些是老師可以去努力的。但是這些學生,因為過去的學習經驗不好,導致很多該知道的知識他們可能都是一知半解,所以老師除了要用心把教材準備好之外,另外也要小心不要講錯(傳授錯誤的知識)。因為他們很多並沒有辦法去分辨老師講授內容的正確度,所以講錯了可能就會導致他們理解錯誤,等到下次遇到明師的時候,也不知何年何月了?

上面是我對於「翻轉岐路」一文中提到的有關頂尖大學所提出的一點不同的意見。下面是我對於翻轉教學的疑問。

一、當學生來學校只是想混文憑,不知道為何要來學校時,老師如何讓他們想學習?
均標以下的學生,有一部份還是很想學習的;但有另一部份,可能是被父母拜託來念大學的,也有可能是自己還不知道要做什麼(高中畢業好像也不能做什麼),所以先念個大學「看看」的;這些學生在學校其實是在「度命」(台語),他們既不想學、也沒有興趣學,任何有趣的事物,只要跟課堂學習相關,都引不起他們的興趣。在這樣的狀況下,當學生自己就是惰性氣體時,老師再怎樣熊熊自燃,要使他們燃燒還是近乎mission impossible。這時候,老師要怎麼讓他們學習呢?我自己曾經在做翻轉教學時遇到,給他看影片不看、作業不做,卻在教學評量上抱怨老師應該講課就好,但是當初在課堂上討論是否要改用翻轉教學時,根本不來上課的學生,這樣的學生,我只能說'I rest my case.'

二、當資源(財力、人力)極其有限時,老師如何做到自己理想中的課堂教學,翻轉或不翻轉?
一般來說,公立學校的資源比私立學校要豐富。以我所在的學校,每年光是為了搶教學助理,老師們都要絞盡腦汁,想辦法爭取到名額。過去只是單純以修課人數與課程性質來做為評估方式,去年開始要老師寫類似一個小小的計畫,說明對教學助理的需求是在哪一方面。每年老師們已經要面對的,包括一年一度的教學評鑑、三年一度的教師評鑑以及系所評鑑,還要做研究、備課、改作業、改考卷出考卷,現在再加上要寫個類似小計畫的說明來爭取教學助理,寫完了還不見得會有(因為僧極多粥極少)。當然,老師們也可以寫教學創新計畫,但這個就需要寫更多的文字(要教學創新當然要寫?!),也一樣不見得會有(僧稍少粥稍多),而事後還要交報告,闡述創新的成果。

爭取到了以後,有時也不見得能找到理想的教學助理。私校學費較高、學生也較多來自經濟相對弱勢的家庭;雖然教育部對於學生在校內打工的時數有許多限制,但是學生在校外打工就無法可管。有時請到的助理,我有空時他沒空,他有空時我沒空,最後只好請他回家休息。

在這樣的狀況下,老師們經常都在孤軍奮戰中;有些想要做的教學創新,最後限於人力、財力也只能打個八折、六折。

我必需要說,我在大學過去幾年做的許多教學創新,包括用大量的圖解、動畫、PBL、TBL、開發桌遊、翻轉教學、非同步學習,幾乎都是在沒有糧草的狀況下完成。滿意嗎?我要老實的說,還算滿意。但這些教學創新中,我發現最需要大量人力的,其實是PBL與翻轉教學。在只有老師一人孤軍奮戰的狀況下進行PBL或翻轉教學,只能說真的是累死老師,至於同學滿意嗎?多年前生科的普生實驗PBL學生是滿意的(但是無以為繼...因為我沒力了),至於去年的翻轉教學...我自己不大滿意,學生則只有M型化的一端滿意。猜猜是哪一端?當然是自學能力與動機較強的那一端。所以今年我放棄了。因為我無法不去看另外一端的問題!老師不能只顧到前面的20%、30%,而是應該至少要能夠顧到60-70%才對!

最後我想要說的是,我一向不認同把大學當作菁英教育這件事,尤其是以臺灣目前的現況,超過85%的高中職畢業生都可以念大學,當大部分人都可以接受大學教育時,怎麼還能夠說是菁英教育呢?而在大家都付一樣的學費的狀況下,我也不認同所謂的菁英教育學程,除非修那些學程的學生另外付了學分費。當然可能有人會說,老師您怎麼動不動就想到錢?但是以目前教育部對大學學費的層層管制下,有人真的去關心大學的財務狀況嗎?曾聽到一個數據,學生不滿八千到一萬人的大學都是賠本經營,詳細的數據我沒有親眼看到,但在這個學生剛好三千出頭的學校待了十五年,每年看到決算時都會發現,學雜費收入根本遠遠不夠支付學校的人事、水電、基本維修等開支啊!

總結一句,如果要老師們在缺糧少草(不改變臺灣教育機構的制度與體質)的狀況下繼續教學創新,繼續鼓勵老師不斷的自燃...我只能說,超人醫師只有一個,而超人老師呢?我還在尋找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