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9日 星期四

台灣的未來在教育,但是教育準備好要改變了嗎?讀「你就是改變的起點」

你就是改變的起點
作者: 嚴長壽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4/03/31

ISBN9789863203933
以上資料來自博客來












最近這些年已經很少有書讓我一口氣想要讀完了,但是嚴先生的這本書真的讓我一口氣就讀完了。

文筆流暢是其中一個原因,但是真正驅使我一口氣把它看完的原因,是打從內心發出的共鳴。

在大學教了十四年的書,每年看到一批批的大學生進來,一批批的大學生畢業離開校園,我高興嗎?不!我擔憂。

為什麼?因為我看不到他們為什麼要來學習的原因,每個班級會有少數認真的學生,而大部分的學生我從他們上課的態度以及課後交作業的情形,我擔憂他們。他們現在不知為何而學、對自己的未來也沒有想法。

到了三年級時,他們普遍的想法是「先考考看研究所再說」,在過去我的時代,因為研究所錄取率極低,講「先考考看研究所再說」的同學,往往會被恥笑,也沒有多少跟我同時代的學生敢這樣說。那麼低的錄取率(國立大學碩士班我估計在5-10%),考考看是考不上的。

可惜的是,因為廣設大學加上教師升等制度往研究一面倒的結果,現在大學已經淪為基礎教育,博士滿街走,碩士多如狗,於是「考考看再說」也就等於「讀碩/博士班吧」的意思。

於是一批批的大學畢業生,成了一批批的碩士生、博士生,而這些碩士生、博士生在畢業後,又茫茫然地找工作。

因為公民教育的不足,我在大學看到進來的學生,當亂丟垃圾被檢舉時,還理直氣壯地說「學校請的阿嫂不就是要幫我們打掃」;我看到學生說「昨晚冰進宿舍公區的食物,今天一早就不見了」、「我好好晾在曬衣場的衣服不見了/被擠到角落根本沒有乾」;甚至還聽過有同學因為從來不倒垃圾,最後跟室友起了衝突...

因為在大學任教,我看到的學生,是過去十八年家庭/社會/學校教育總和的結果;我常常會嘆息,到底家庭/社會/學校發生了什麼事?我們的孩子,不只是課業方面的基礎不紮實(這可以由網路謠言滿天飛這件事看出來),連基本的公民素養也不夠。

當我看到嚴先生這本書時,我真的有驚豔之感。之前的「教育可以不一樣」,我看到的是嚴先生很關心技職教育;我也認為技職教育很重要,我也認同台灣需要把技職教育給救回來,但是台灣的教育最大的問題在於長期忽視公民教育(我們以前高中聯考會考,但是合併在社會裡面;大學根本就不考,所以也沒有人會唸),養成一批公民素養不足的政客;長期政黨的惡鬥,把國計民生都拿來當作賭桌上的籌碼,於是我們面臨一個全面崩壞的境界。

因此當我看到嚴先生提出「三個素養與兩個能力」時(p.135-136),我真的非常的感動!

什麼樣的國民,就有什麼樣的政府,品格的訓練必需從小養成,是先於所有教育的基礎;品格也是社會共同遵循的默契與互信的基礎;公民素養則是決定我們選出什麼樣的政府、什麼樣的民代,也包括如何正確監督他們的能力;人文與藝術的素養更是決定社會的美學,以及精神生活的重要資產,他是下至平民;上至總統在出社會前就必備的基本素養,有了它,才會珍惜自然資源,有了它,才能讓人類從金錢權力走向找到更豐厚、自在的生命價值。(p.136)

而嚴先生在第四部「我的偏鄉教改大夢」裡面所擘畫的藍圖,更是令我嚮往。在花蓮住了十四年,我看到、聽到台灣的偏鄉存在著非常嚴重的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經費不足並不是最嚴重的,最嚴重的是教師流動率高。因為新聘教師多以代課教師方式聘任,一年一考的方式,消磨了有教學熱情的老師;即便好不容易考到正式職缺,因為少子化各校面臨縮編時,「後進先出」的制度又讓年輕的老師對職業保障沒有信心。而資源與經費長期的往西部、北部傾斜的惡果,又造成教師好不容易站穩腳步,當成家立業後,為了自己的孩子的未來,又要開始汲汲營營地爭取調任往北部....

可是要做到平衡南北/東西差距,這個目標卻不是我這個小人物可以做到的;而大學的環境,也不容許我把全部的精力放在教育。過去十幾年來,我一直有個夢想,如果有一個學校,可以讓老師專心的教育我們的下一代,而不是要花很多時間去做一些跟教育無關的事...這樣的學校,存在嗎?

從嚴先生本書的第四部,我看到了我夢想中的學校存在的可能。我看到均一中學保留三分之一的名額給經濟弱勢的家庭的孩子,提供全額獎助學金、食宿;我看到許許多多教育老兵願意投入輔導學生。

我在花蓮十四年的經驗,除了讓我憂心孩子的學習心態以外,其實我也看到,很多孩子之所以在學業上的成就不如人,其實並非才智不及,而是因為教育資源的城鄉落差造成的。因此,當我看到均一中學致力於在花東的偏鄉小學巡講,希望老師們可以推薦學生到均一就讀,我真的很感動。這是我夢想中的學校啊!我一直認為教育應該是提供給有心要唸書的孩子,而不是有錢可以唸書但沒有心的孩子;而對於沒有辦法負擔的孩子,我們應該要幫他把經濟的重擔挑起,畢竟錢能解決的應該都可以算是小事。如果這樣的學校早20年出現,我應該會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孩子送過去!

台灣的未來在教育,但是台灣的教育需要改變。我們準備好要改變了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