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在2011年時,UGC已經頒佈指導手冊,允許大學部以及學士後學制學生可以選擇不參與動物解剖課程。在今年三月,印度的Medical Council 已經禁止大學部醫學相關科系提供動物解剖做為課程的一部份,並考慮將這個禁令延伸到學士後學制。
在印度,過去40年來,因為學生課程的需要,造成某些種類的青蛙已經列入「瀕危」(endangered);在阿育王生態研究與環境信託中心工作的(Ashoka Trust for Research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N. A. Aravind也認同學生課程對於青蛙生態的影響。他說,印度牛蛙(Indian bullfrog)在過去因為食用以及大學解剖課程的需要造成數目大量下降,曾在1991年列入瀕危物種;但是當列入瀕危後,雖然盜獵問題沒有解決,但是因為大學不再能使用牠來進行解剖教學,後來族群的數量便慢慢增加了。
Indian bullfrog.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有些學校的老師譴責這項決定,他們認為,動物解剖還是課程所需要的;但是PETA的科學政策顧問Chaitanya Koduri說,大部分動物系以及生命科學相關科系的畢業生說,他們很少用到當初在動物解剖課程學到的知識。因此,沒有必要為了用不到的知識而浪費其他生物的生命。
雖然PETA認為可以用電腦模擬來取代活體生物解剖,但是各地的教授們說,並不是每個大學都能夠負擔得起電腦模擬課程的費用。南亞洲大學(South Asian University)的Kambadur Muralidhar教授認為,用瀕危物種來進行生物解剖當然不妥,但是PETA可以考慮讓老師們用其他數目很多的物種取代。Muralidhar教授說,他跟PETA先前曾經討論過很多次,但是到最後PETA還是不接受他的建議(用其他物種取代瀕危物種)。
筆者在大學課程中並沒有負責帶領活體解剖,就我了解的是,台灣很多學校的動物解剖課程,都是向業者購買人工飼養的牛蛙;因此就生態的影響上應該不大。不過,對於PETA所說「如果你一開始就不需要使用這些動物,為何要殺他們?」(“When you don’t need to use animals in the first place, why kill them?")我覺得這有一部份「倒果為因」的成分在。畢竟學生在十八歲時就要決定自己的興趣,其實是不大容易的;也因為這樣,學生畢業以後要完全「學以致用」也不大容易。筆者自己大學是醫技系畢業,但是在醫院實習的時候就發現對醫檢師這行沒興趣,所以畢業以後就轉行了。
當然,筆者認為,醫學、生科、農學院各學系,倒是至少可以針對自己學系的專業,是否將來會用到動物解剖所得的知識來考量;舉例來說,筆者就不認為醫技系需要進行青蛙的解剖,畢竟醫檢師的專業不可能與青蛙扯上關係。
至於情意教育方面,也有老師認為讓學生面對活生生的生命,要動刀子去解剖他,也是很重要的經驗;不過這方面應該可以找到其他的課程來取代吧?當然,對於生科、農學院的某些學系,如果還是要維持動物解剖課程,是否可以在課程進行之前,讓學生先看一些相關的影片,提醒學生這些生物都是為了要增長他們的專業知識而犧牲,讓他們不只是學會了專業知識,還學到了尊重生命的態度。這部分,筆者所服務的大學,的確是有安排的。
如位於蘇俄的Novosibirsk Institute of Cytology and Genetics研究所外面,便有一座老鼠的雕像,紀念為了科學發展而犧牲生命的老鼠們;
圖片來源:網路 |
如果還記得之前很轟動的一個實驗,證明大鼠在看到同伴受苦時,也會著急、會想辦法要把同伴救出來,甚至還會留下點心給受苦的同伴,相信大家應該會同意我們對所有的生物都應該有一份尊重。
最後,筆者跟大家分享一個自己的小故事:筆者博士班做的研究是噬菌體(bacteriophage),所以每天都要養很多細菌給噬菌體吃;有一天,筆者忽然想到如果這些細菌知道他們明天就要被拿去餵噬菌體,也就是說他們都要死了,他們還會長嗎?
參考文獻:
2014/8/6. Dissections banned in Indian universities. Scienc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