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7日 星期四

動物解剖課程是否有其必要?從印度最近的決定說起

印度的動物保護團體PETA(People for the Ethical Treatment of Animals)經過長久的努力,終於在今年得到勝利。主管印度大學教育標準的機構UGC(The University Grants Commission)宣布,大學的動物系以及生命科學相關科系的課程,不得將動物解剖(dissection)納入課程的一部份。

事實上,在2011年時,UGC已經頒佈指導手冊,允許大學部以及學士後學制學生可以選擇不參與動物解剖課程。在今年三月,印度的Medical Council 已經禁止大學部醫學相關科系提供動物解剖做為課程的一部份,並考慮將這個禁令延伸到學士後學制。

在印度,過去40年來,因為學生課程的需要,造成某些種類的青蛙已經列入「瀕危」(endangered);在阿育王生態研究與環境信託中心工作的(Ashoka Trust for Research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N. A. Aravind也認同學生課程對於青蛙生態的影響。他說,印度牛蛙(Indian bullfrog)在過去因為食用以及大學解剖課程的需要造成數目大量下降,曾在1991年列入瀕危物種;但是當列入瀕危後,雖然盜獵問題沒有解決,但是因為大學不再能使用牠來進行解剖教學,後來族群的數量便慢慢增加了。

Indian bullfrog.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有些學校的老師譴責這項決定,他們認為,動物解剖還是課程所需要的;但是PETA的科學政策顧問Chaitanya Koduri說,大部分動物系以及生命科學相關科系的畢業生說,他們很少用到當初在動物解剖課程學到的知識。因此,沒有必要為了用不到的知識而浪費其他生物的生命。

雖然PETA認為可以用電腦模擬來取代活體生物解剖,但是各地的教授們說,並不是每個大學都能夠負擔得起電腦模擬課程的費用。南亞洲大學(South Asian University)的Kambadur Muralidhar教授認為,用瀕危物種來進行生物解剖當然不妥,但是PETA可以考慮讓老師們用其他數目很多的物種取代。Muralidhar教授說,他跟PETA先前曾經討論過很多次,但是到最後PETA還是不接受他的建議(用其他物種取代瀕危物種)。

筆者在大學課程中並沒有負責帶領活體解剖,就我了解的是,台灣很多學校的動物解剖課程,都是向業者購買人工飼養的牛蛙;因此就生態的影響上應該不大。不過,對於PETA所說「如果你一開始就不需要使用這些動物,為何要殺他們?」(“When you don’t need to use animals in the first place, why kill them?")我覺得這有一部份「倒果為因」的成分在。畢竟學生在十八歲時就要決定自己的興趣,其實是不大容易的;也因為這樣,學生畢業以後要完全「學以致用」也不大容易。筆者自己大學是醫技系畢業,但是在醫院實習的時候就發現對醫檢師這行沒興趣,所以畢業以後就轉行了。

當然,筆者認為,醫學、生科、農學院各學系,倒是至少可以針對自己學系的專業,是否將來會用到動物解剖所得的知識來考量;舉例來說,筆者就不認為醫技系需要進行青蛙的解剖,畢竟醫檢師的專業不可能與青蛙扯上關係。

至於情意教育方面,也有老師認為讓學生面對活生生的生命,要動刀子去解剖他,也是很重要的經驗;不過這方面應該可以找到其他的課程來取代吧?當然,對於生科、農學院的某些學系,如果還是要維持動物解剖課程,是否可以在課程進行之前,讓學生先看一些相關的影片,提醒學生這些生物都是為了要增長他們的專業知識而犧牲,讓他們不只是學會了專業知識,還學到了尊重生命的態度。這部分,筆者所服務的大學,的確是有安排的。

如位於蘇俄的Novosibirsk Institute of Cytology and Genetics研究所外面,便有一座老鼠的雕像,紀念為了科學發展而犧牲生命的老鼠們;

圖片來源:網路
在筆者看來,這也是一種尊重生命的表現。雖然大鼠(rat)與小鼠(mouse)因為有人工飼養不虞絕種;但畢竟我們要拿他們來做實驗,並沒有徵求過他們的同意,所以在使用他們時,也應該要想到他們也跟我們一樣是有意識的生命不是嗎?

如果還記得之前很轟動的一個實驗,證明大鼠在看到同伴受苦時,也會著急、會想辦法要把同伴救出來,甚至還會留下點心給受苦的同伴,相信大家應該會同意我們對所有的生物都應該有一份尊重。

最後,筆者跟大家分享一個自己的小故事:筆者博士班做的研究是噬菌體(bacteriophage),所以每天都要養很多細菌給噬菌體吃;有一天,筆者忽然想到如果這些細菌知道他們明天就要被拿去餵噬菌體,也就是說他們都要死了,他們還會長嗎?

參考文獻:

2014/8/6. Dissections banned in Indian universities. Science Now.

2014年8月2日 星期六

個人經驗的分享-巴爾札克的「論現代興奮劑」

論現代興奮劑 Traite des excitants modernes
作者: 奧諾雷.德.巴爾札克 Honore de Balzac
譯者:甘佳平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0/12/15
ISBN:9789570837315
圖書資訊:博客來










巴爾札克在這本書裡面提到酒、咖啡與菸草。
由於他自己也喝咖啡,所以他在裡面提供了不少有關咖啡的個人經驗。他提到咖啡喝多了會讓人變得易怒、暴躁。
有趣的部分是,他醉酒的經驗。
在這之前他從來沒有喝醉過,所以那一次他的朋友向他挑戰。
他大概喝了超過十五瓶酒吧,然後他開始發現路變得軟綿綿的,每一個女士頭上似乎都帶著羽毛...
至於菸草,他認為應該是這三者中成癮性最高的;從現代的研究證明他說的沒錯。
雖然這本小書裡面,沒有提到太多的學理部分;畢竟那時候對這三樣東西的研究也不多,但是看到作家對於這三種物質的親身體驗,也是很有意思的。

2014年8月1日 星期五

看見時代的一扇窗-我讀「雅舍小品補遺」

雅舍小品補遺
作者: 梁實秋/著,陳子善/編
出版社:九歌
出版日期:2002/10/01
ISBN:9575609867
書籍資訊:博客來













這本「雅舍小品」是陳子善先生在梁實秋先生亡故十年後,將他生前以其他筆名發表的文章彙整而得的。由文筆上可以看出是梁實秋先生的文沒錯,不過裡面有些文章現在看來,風格倒是與雅舍小品不大相同,但是倒也具體描述了當時的社會風貌。

如:「考生的悲哀」,梁先生在裡面化身為芸芸眾考生的一員;「大沽口外」,提到因為同船的乘客有人得了霍亂,因此原本三天的航程成了二十天;「感傷紀行」講的是逃難;「演戲記」、「相聲記」講的是自己粉墨登場的經驗;「法巡捕房的一幕」說的則是在中國還有租界時,外國的巡捕如何欺壓華人。

過去看梁先生的文章時,很少看到他以第一人稱提到自己的經驗;雅舍小品的散文裡的梁先生,比較近似於一個冷靜的旁觀者。縱然被房東的狗撲咬,梁先生的描述也是冷靜而帶著一點幽默感的。

而上述這些篇散文,梁先生以第一人稱來描述自己的經驗,雖然幽默感仍隨處可見,但可以感覺到梁先生的心情。尤其是「法巡捕房的一幕」,讀來真的令筆者感到,當自己的國家國勢衰落時,在自己的土地上被人糟蹋的那種心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