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1日 星期六

談談大學學費調漲的問題

最近這幾年只要一談到學費調漲,就會有人出來大聲撻伐;包括「教育商品化」這樣的大帽子都會被拿出來。最近我們經常失言的總統,又拿油價跟學費來比較,更是招來罵聲連連。

在現在這種氣氛下,講學費調漲似乎是政治不正確的問題。不過我想點出一件事;2000年8月我回到台灣,到現在,專任老師的鐘點費一毛都沒有調過。幾年來,我們的薪水只有跟著年資每個月多幾百元而已。

當然大學老師還是算是高所得的,但是以現在的物價來說,我已經覺得錢變少了。

當然我今天不是要來講我自己的問題,畢竟這樣的薪水其實在台灣還算不錯,省著點也過得去。我今天要來說的是,學費不調漲對整個教學大環境的問題。

學費不調漲會讓學校沒有經費去更新設備,要更新設備只能去逼老師寫計畫,於是老師要面對的paperwork山又高了幾尺。我自己就曾經為了要幫中心的課程拿到交通費去寫計畫...面對的paperwork的量真的是罄竹難書。

計畫有大有小,但是共同點是:每個計畫為了要拿到夠多的成果對上級交代,他們都會自動認為他是你的唯一,所以有大大小小的報告,甚至有些還規定一定要到現場去報告。這原本沒什麼,要錢本來就要認命,但是當因為學校缺錢要去申請N個計畫時,這個認命就會變成疲於奔命。畢竟不是每個學校都在交通很方便的地方,開會報告的時間通常也是看給錢的單位的規定,能夠只去台北報告算很幸福。

有的人會說:這樣的話,那錢給的少的計畫就不要申請。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因為調漲學費的生殺大權掌握在教育部手裡,所以學費不能漲不是只有一兩個學校,而是一百六十間大學都不能漲,所以大家都在外面化緣托缽,什麼時候聽過化緣的人嫌人家錢少?願意給就不錯了,所以沒有我們去挑剔計畫,只有計畫來挑剔我們, 一切只能盡力而為,鞠躬盡瘁。

如果盡力了還申請不到經費怎麼辦?那就只能不要出去參訪啊,或是跟學生討論願不願意自費去參訪(越後段的學校的學生越不願意去參訪,有些沒有錢、有些沒有時間,有些就是不想去),上課要用的教具壞了,沒有錢修理,那就看老師能不能佛心來的自費掏腰包修理啊,不然就只能給他壞;不然要怎樣呢?沒錢啊。

當然同學就會發現老師上課的內容更新的速度變慢了、改作業改報告的速度變慢了、回答學生的疑問的速度變慢了,下課找老師常常找不到人...沒辦法,老師一天也只有24小時,當他要撥出更多的時間去寫計畫、作paperwork、出差口頭報告....的時候,你要他繼續維持教學品質,這怎麼有可能呢?

另外也會影響到學校的人力。老師沒有那麼容易開除(要三級教評會),但是職員就可以用遇缺不補的方式,從學校「人多」的地方調過來,對學校管理階層來說,人都是一樣的,所以從A單位調到B單位,一樣叫做行政助理,有什麼不可以呢?偏偏有時候一樣叫做行政助理,做的就是不一樣的事,當初聘任的時候單位開出來的條件也不一樣,可是碰到學校沒錢的時候,唯一的想法就是要省錢,所以在省錢為大的想法下面,誰管你當初這個人來這裡是為了作什麼,另外一個單位的某人有沒有做過這件事也不在考慮之內,反正調過來就是。

但是調過來的人,如果發現這事情他實在作不了,其實他就會離開;但是對於管理階層來說這樣或許根本就正好,反正學校也需要再省一點,不然窮到快脫褲了,不省著點要怎麼辦呢?

所以同學們就會看到系辦的姊姊忽然少了一個,剩下的姊姊忙得不可開交所以從此也沒空理同學,辦公室裡面忽然多了很多工讀生,只是都不是出現在同一個時間,上下午可能就不一樣的人,甚至一二節跟三四節的不一樣,打電話來的人會發現接電話的人永遠只能當答錄機, 凡事通通不知道,寫e-mail來很慢才會回....

這些事情都在很多學校慢慢的發生,歸根結底都是因為學費已經多年來無法變動,加上教育部的補助又以「競爭型經費」來取代(就是更多的paperwork)。

當然,因為家長的薪資也多年沒有調漲,我自己也有孩子在大學,我很了解每學期交學費的時候的感覺(我都戲稱是大爺日,一天要花七萬出去),但是我還是要點出來,又要馬好,又要馬不吃草,這是不可能的。如果家長不願意交更多的學費,政府就要補助更多(其實也是家長交的稅金),如果家長不交更多的學費、政府也不補助更多,最後我們會看到的就是高教體系的全面崩壞...或許已經崩壞?

又要馬好,又要馬不吃草,最後馬死了,這樣就是解決的辦法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