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博士班是為什麼?筆者一直認為讀博士班只是一種生涯的選擇,並不是人人可讀,尤其是投入的人力(生醫領域至少五年)太高,所以從回國擔任教職,一直都默默地跟學生說,要考慮清楚再念博士班,而所謂的考慮清楚,筆者一直認為是「興趣」。如果不認同這個想法,認為讀博士班是為了成為人上人、社會的菁英、賺大錢,那麼請你趕快關掉你的視窗,不要再往下讀下去,因為下面的內容不是為你寫的。
為什麼筆者認為「興趣」大於一切呢?因為筆者花了五年唸完博士,又花了三年半做博士後研究,但是回國的時候,發現我的大學同學,沒有念研究所畢業後當完兵直接就業,在那個時間點,我的大學同學已經有車有房子,而筆者卻是兩袖清風的窮教授,第一個月甚至因為在國外沒有存款(生活水準高),回國需添置家具以及生活用品,還要向家裡伸手。當時就覺得,如果是為了錢,應該會有「百無一用是書生」的感覺吧!
但是隨著時間過去,發現很多令我憂心的現象:
(1)很多學生,及/或學生的家長,及/或中小學的老師,認為唸完博士一定可以有更好的工作或更高的薪水,甚至可以有更多的工作選擇,所以在不同的場合,鼓勵學生將來一定要念博士。
(2)由於近年來經濟不景氣,加上錯誤的高教政策,導致有些學生在學士或碩士畢業的時候,因為找不到自己心目中的工作(薪水或工作性質不符期望),於是決定再念個學位來逃避立即要面臨的就業問題。
(3)某些(比例無法估計)大學教師,為了自己的升等及/或計畫申請,明知道博士並非人人可讀、明知道目前就業的前景黯淡,但還是努力的向學生畫大餅、拼命鼓勵學生念博士班;當然其中也有部分的「高學歷崇拜者」,認為唸書=上進,所以要鼓勵學生上進一定要鼓勵學生唸書。
於是這些年來,越來越多學子加入這一行,雖然有些學生會來跟筆者交換意見,筆者也據實以告,但根據筆者觀察,如果筆者的據實以告可以被分類為「勸退」,那麼多年來勸退的效果不彰。甚至有勸退者認為筆者看不起他而翻臉的事情發生(苦笑)。
原本多年來默默勸退的筆者,因為最近有太多事情發生,包括100年度國科會計畫通過率創新低(主因)、教育部以粉飾太平的手法製造出今年大學錄取分數升高的假象,使許多大學教師第一次走出自己的象牙塔,開始在網路上交換意見,這是多年來默默在花蓮耕耘的筆者很高興看到的,但是畢竟在Facebook社團還是只有少數人看到,筆者很願意在這裡把自己的意見完整的分享出來,也提供一些同行的意見給大家做參考。
(1)念完博士是否能有更好的工作或更高的薪水?最近清大彭教授寫了一篇文章「給進退兩難的博士生」,裡面有非常多的對於這方面的事實陳述,請同學自己去參考。現在因為少子化加上教育部要求國立大學自籌財源,公立學校紛紛增班或增加新的系所,如果花點時間去留意,可以注意到許多大專院校(包括所謂的「中後段班」以及學校位置偏遠的大專院校)其實是招不滿學生的,在這樣的狀況下,各大專院校大多緊縮員額,不敢輕言增聘。而目前國內每年「量產」3700名博士,早已供過於求,如果認為唸完博士能有更好的工作或更高的薪水,學界可說是幾乎絕無可能,業界對博士的需求也極低(原因在清大彭教授的文章中有非常透徹的分析),所以如果是為了追求更好的工作或更高的薪水,趕快拿桶冰水往自己頭上澆(冰水裡面還要有冰塊,這樣比較冰,效果會更好),然後轉身走出大學校門找工作去。
(2)如果是因為薪水或工作性質不合期望,所以先回學校念個學位來延遲就業,這就不是一桶冰水可以解決的,可能需要個大鐵鎚來把您鎚醒!現在的年輕人有些有眼高手低的問題,希望大學一畢業月薪就可以有三萬五千以上,或是不願意做routine的事情,覺得常規的工作很乏味、「不是我的工作」。筆者最喜歡的一句話是杜書伍先生說的,『沒有做過的工作,你怎麼知道你不喜歡?』至於說大學/碩士畢業到底應該領多少薪水,平均薪資其實是由市場機制決定的,畢竟剛畢業的學生誰也不知道好壞,除非你在求學時期已經累積了相當的資歷,否則很難說服你的雇主要給你比別人高的薪水。初出茅廬難免會吃點虧,但是要把它想成是「先蹲後跳」,如果連蹲下都不願意蹲,怎麼可能有機會跳呢?台語俗諺說「有心做牛,不怕沒有犁可拖」,自己到底是牛還是千里馬,不是自己嘴巴說了算,而是要真的去工作、在職場找機會展現自己的實力的!延遲就業只是把今天的問題留到以後再處理,如果回去唸書努力充實自己的實力、累積有用的經歷也就罷了,如果只是因為現在這些工作都不喜歡,而念博士班有獎助學金可以拿所以回去唸書,千萬不要!
(3)如果遇到老師鼓勵你念博士(這是筆者在校園裡最常遇到的事情),這時要想到,老師可能是一番好意,例如老師自己本身是「高學歷崇拜者」,對他來說「讀書=上進」,所以鼓勵學生最好的方法就是鼓勵他去念博士;當然老師也可能不懷好意,畢竟在現在的環境下,有些老師的確是只有也只能考慮到自己的生存問題,於是在只考慮研究的升等制度下,為了自己的研究計畫以及自己的升等,的確有一部份的老師會選擇性的忽略「學生素質」以及「就業前景」,努力的鼓勵學生去念博士。這部分筆者打算來寫一篇文章「如何讓自己不只是一雙手」,幫助同學瞭解如何找到良師,而不是「量師」(只會衝論文數量跟研究計畫量的老師)。當然也有些老師認為自己沒有義務要幫助學生看清自己不適合做研究、或是動機有問題,畢竟有些學生並不願意被點醒(這些學生很多也是「高學歷崇拜者」),這部分就很難去討論了。
如果你自問興趣不是很強,而只是因為上面這幾個理由正要進入博士班,請你一定要看彭教授的文章,絕對比冰水或是大鐵鎚要強一百倍以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