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日 星期三

閱讀習慣與主動學習

這幾年主動學習是很熱門的話題,畢竟我們活在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如果要靠老師把所有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只怕大學要念八年也念不完,而且所有在書本上的知識,很快就會過期。台積電的張忠謀先生曾說,他大學時代學的知識,大概畢業三年後就都過時了,現在他在用的東西,都是後來自己學的。

由上面張忠謀先生的話可以知道,大學畢業後,如果就打算從此跟書本say goodbye的話,三年以後你就成為一個過時的人,用過時的知識在工作。如果想把自己的工作當成一個career,而不是job的話,就要能夠時時update新知識。

要update新知識,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自己看。也就是說,要常常去看書、看期刊、看雜誌、看報紙,看你是那個行業。現在其實很方便,我都用google reader把我想要的期刊網站以RSS的方式訂閱,然後在有空的時候、開無聊的會的時候、或是出差坐火車的時候,就可以打開電腦上網看一下最近有什麼新的文章、新聞,通常這些網站的RSS訂閱還會提供前幾行的內文,如果有趣的話可以按進去繼續看,覺得沒啥意思就跳過了。如果你的手機是android介面更好,連電腦都不用打開就可以用手機快速掃瞄你訂閱的RSS,有趣的就先加個星號,改天有電腦的時候,只要按一下google reader左上角的「星號標記項目」,之前標星號的文章就乖乖的跳出來了。

有點扯遠了,講了上面一大段只是想說現在要update新知識其實很簡單,比以前我當學生的時候容易太多了;關鍵在於要不要去做、有沒有動力。大家都說培養閱讀習慣跟主動學習非常有關,我也認為是這樣;畢竟前面也提到,update新知識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去看,如果沒有人逼連有字之物都不願意拿起來看一眼,我想訂再多的RSS大概也就只是「純訂閱」而已。

但我覺得培養閱讀習慣只是主動學習的第一步。畢竟愛看書跟愛看「資料」是兩件事,很多事情牽扯到工作就不太好玩,我們的同學都很願意閱讀漫畫,我曾看過同學借了20本以上的漫畫書說一個晚上就看完了;這幾十本漫畫書裡面的字加起來也不少,可是我可以打賭五百塊同樣那麼多字的生化講義,如果不說要考試不會有人想要在一個晚上把它看完。

關鍵在於「動力」。當然閱讀習慣其實從小培養比較容易,等長大以後再來培養就難了,一方面是外界因素多了,要專注比較難;另外也是大腦的發育蠻多在小時候就逐漸成形(這部分可以參考洪蘭老師的文章),長大以後要再改不是不可能,難度相對會高很多。

我們還是回來談我們的關鍵「動力」。有動力可以在一個晚上看完20本以上的漫畫,沒動力給他10個晚上他也不想讀生化,當然要考試的時候同學自然就會去念,不過那個叫做壓力不叫做動力,但就像我前面說的,看愛看的書(不見得是閒書喔,我自己會看一些蠻硬的書,因為有興趣)跟看「資料」是兩件事,通常一開始多少會跟壓力跑不了關係,比方說明年校務評鑑要評學校是不是建立了「以學生學習成效為本的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因為這是新的東西,可是人家明年就要來評,這時候身為學校的行政人員,即使不想看也要看,弄不懂也要弄懂,而且還要去推,這時候就要強迫自己去看資料....

看久了以後弄熟了,對這個題目有瞭解了,接下來才有可能對這個題目發生興趣。這時候如果看到相關的資料出現在我的Google reader上面,我就會主動點進去看看他講些什麼,補充一點新知。

所以對於專業的知識,有時候真的很難自己去主動學習,尤其有些專業科目入門的門檻頗高,這時候就要去「上學」,不管是真的回學校去念學位、或是參加學分班、或只是去參加一個工作坊,都是很快上手的辦法,但是前提是要有動力,才能在一開始的階段能去強迫自己。養成閱讀習慣,只是在學習知識時少一個門檻而已,如果沒有動力,縱然可以一目十行,但是一行都不想去看也沒有用不是嗎?

所以在學校學習的時候,老師給點小考是有幫助的,用一點外在的壓力push一下,「逼迫」學生不得不「時時勤拂拭」,久了以後,跨過了那個門檻,就會比較願意自己去學了。當然這個壓力用多少、怎麼用也是大學問,過猶不及,如果考過了頭全部都烤焦,等到期末考完學生可能就迫不及待的把書送進垃圾堆或是賣給學弟妹,甚至我也有聽過學生指天誓日說再也不願意修某某老師的課等等等...這樣好像就有違當初的本意了,不是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